济南一家机械维修队敢于尝试、不断创新,依托主业延伸产业链,经过一年多砺炼,今年产值预计达到4亿元。这家企业快速崛起的奥秘何在?
水泥,学名“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”,是目前建筑行业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。盖楼用到它,普通百姓装修也要用它,市场需求量巨大。
随着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推广,以及国家和社会对低碳节能环保要求提高,传统水泥生产装备急需升级换代。若仅仅依赖进口设备,经营成本将居高不下。提高建材装备国产化率,实现进口设备及部件国产化替代,是目前国内建材装备制造行业面临的挑战。
“我们要抓住二代水泥工业发展的历史机遇,在济南打造江北最大的建材装备智能制造基地。”山东山水水泥集团(以下简称“山水集团”)的全资子公司——山东山水重工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山水重工”)总经理李银玲透露。山水重工底气何来?请看记者实地探访。
科技创新
合作研发耐磨材料达到国际先进
干净的厂区、偌大的厂房、整齐的设备……在2021年济南市重点项目建设观摩评议活动中,很多人对长清区的山水建材装备智造基地项目印象深刻。生产建材装备的厂区如此整齐划一,让很多人颠覆了对脏兮兮、粗大笨重水泥装备的传统认知。
“水泥是传统工业产品,相关机械装备种类多、数量庞大。因生产线环境较为复杂,业内对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要求很高。”山水重工副总经理石海川说。以水泥行业核心设备——辊压机为例,主要用于粉磨原料和熟料,总重量达100吨。制造此类大型机械设备需要极高的铸造和锻造能力,济南及周边在这方面拥有非常好的配套企业,如齐河县的宝鼎重工、章丘区的伊莱特重工,能够满足大型轴类和环形锻件生产需求,完成大型设备主框架制造。
然而,决定辊压机粉磨强度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在于主磨辊及其辊面,要想在辊面的耐磨性方面实现突破,就得靠自己研发。为此,山水重工与齐鲁工业大学合作,研发出柱钉式磨辊辊面,整体粉磨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并且在耐磨性以及使用寿命上实现了创造性突破。
“这种耐磨辊面技术应用到位后,能使辊压机性能远超国外同类进口产品,能够用更短时间把物料粉磨得更小、更均匀,而且在正常使用情况下,可将机器使用寿命从8000小时提高到30000小时以上,极大减轻维修压力,有效降低生产成本。”石海川说,他们研发的首台套SZG系列高效辊压机已于今年8月下线,较传统粉磨设备效率提升30%,节能达20%。目前该系列辊压机的订单已排至明年底,预计明年将增加年产值超3.5亿元。
动能转换
盘活闲置资产今年产值可达4亿元
出人意料的是,这家可以结合我国水泥行业生产实践,自主设计、自主制造最新一代水泥工业专用粉磨设备,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,前身是山东山水集团机械维修队。
“水泥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以后,生产线上用人减少。人员分流后,一部分人就来到了维修队,整个队伍一度严重超编。”李银玲说,后来经过多次调研论证,重新定位,决定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,打造江北最大建材装备智造基地。2019年,建设该基地成为山水集团延伸产业链的重要项目之一。
记者注意到,这个项目既是山水集团盘活闲置资产的重要举措,同时也是长清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、提升区域智能制造水平的路径之一。为全面提高基地智造能力,山水集团投入1.5亿元,升级改造6万平方米车间,引进百余台高精尖数控设备,优化生产线;同时做好厂区配套,升级35kV供电线路,增开物流通道。
其中,在引进的百余台高精尖数控设备中,四孔位数控镗铣床是济南唯一一台专用于合金辊套的钻铣设备,填补了这一领域生产、加工装备的空白;直径2米的数控卧式车床是全市最大的机加工通用设备;直径6.3米、3.5米的大型立车是建材装备专用设备。通过一系列技改和升级,为山水重工建设智造基地夯实了硬件基础。
山水重工还投入200万元,对产业工人队伍进行“定制”培训,打造了一支专业技能优秀的“蓝领”技师队伍和一支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“金领”科研队伍。
通过多措并举,在不到一年里,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,已具备全线生产能力,预计今年产值将达4亿元,利税3000万元以上。
配套完善
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达
一家刚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企业,就敢于提出打造江北最大建材装备智造基地,李银玲表示,底气来源于济南市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,来源于济南完善的产业链配套,来源于济南高校聚集、研发机构众多,也来源于对产业市场前景的深刻把握。
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是济南优势产业,也是完善工业企业供应链的重要依托。“这种产业链优势体现在我们企业身上就是,若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其他企业做配套,很快就能找到,产品质量高,价格还低;同时,在各个企业互相做配套的过程中,能够有效帮助我们开阔合作方向,实现业务增量。”山水重工副总经理安广析说。
仅以长清区为例,山水重工与区内26家机械制造企业成立了机加工联盟,通过订单共享、技术共享、产能共享,互通有无、抱团发展,逐步建立起集群化的产业体系。统计数据显示,近一年以来,通过互相做配套,26家联盟企业承接了山水重工1亿多元的订单,山水重工也从机加工联盟平台承接了济柴的砂箱、山川的铸件等5家企业过亿元精加工业务。
“通过产业链配套共享,降低了运输成本,提高了生产效率,循环了当地经济,真正让每个联盟成员都加入到延链、补链和强链中,实现了合伙人经济效益。”李银玲说。
市场机遇
“十四五”末产值争取达到30亿元
“目前,水泥生产线上用的大多是此前进口设备,如今到了二代水泥装备集中提升期,我们赶上了巨大的市场机遇。”安广析说,这些年,水泥产业压产能、搞环保,原有的一些水泥生产设备生产厂和供应商生意不好干,纷纷转行;现存的大型水泥生产企业,拥有自己装备制造企业的也不多。
一方面是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,另一方面是有限的供给,山水重工认为,自己的机会来了,而他们也准备好了。“实现二代水泥装备和技术的提升,面临很多关键的技术和材料难题。”李银玲说。为此,他们与齐鲁工大、山东交通学院等高校展开战略合作,成立产学研融合平台,共同攻关耐磨材料、自动插包、低温余热开发利用、建材工业互联网等15个课题。
新冠肺炎疫情最紧张的时候,平阴山水、兴昊山水生产线急需部分进口装备及配件,为保生产,山水重工召集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合力研发攻关,成功设计制造出替代产品,投入使用半年效果良好,更加坚定了他们进口装备国产化的信心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以水泥生产线100%国产化和搭建工业互联网为发展方向,快速提高山水集团内部企业建材装备水平和智能化生产水平,同时逐步培育建材行业后服务能力,为整个行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配套服务。”李银玲透露,“十四五”期间山水重工的目标是保二争三,达到20亿元,争取30亿元,力争为济南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